兔年新春伊始,上海各大商圈紅紅火火,充滿海派年味。其中,一批全新開業的地標式商業中心,引得市民和游客紛至沓來。坐落于靜安區江寧路699號,由全球7大設計事務所聯手打造的城市文化潮流聚集地MOHO(高端商業體)便是其中一處熱門“打卡地”。MOHO主入口—閱文廣場一側,一幢清水灰磚、紅木窗框的建筑,仿佛在充滿時尚感的商圈中靜靜“訴說著歷史”?!按蚩ㄕ摺碧热糇呓隳馨l現,此處的舊址明明白白寫著——江寧路673弄10號(原戈登路1141號文余里)?!白尅^去’與‘未來’在同一個空間碰撞出靈感之光?!盡OHO運營方如是注釋。
1927年底至1931年6月,這里作為中共中央秘書處的機關地址之一,承擔黨中央重要文件資料收發、保管及中央機要工作,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早的中央辦公廳,也曾是中央檔案館的所在地。以上,就是這幢建筑的“過去”。
“過去”與“未來”又是怎樣碰撞?這必須提到一件上海市政協的老提案——《關于切實保護、生動展示在滬中共中央機關史跡的建議》。
2015年“五一”前夕,上海市第十二屆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上海市第十六屆委員會常委朱少偉原計劃去古鎮旅游,一條小新聞改變了他的出行規劃——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已在抓緊修繕。改道抵鄂后,朱少偉在那座西式磚混結構三層樓房外足足待了幾個鐘頭,直到傍晚才帶著一些復印資料依依不舍地告辭。
“此次調研真是收獲不少!”歸途中,朱少偉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最早的在滬中共中央辦公地點現狀怎樣呢?”
作為一名上海地方史專家,朱少偉長期關注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對南昌路100弄2號(原環龍路老漁陽里2號)頗為熟悉?!氨藭r有4戶人家居住于此,去到那里后也不便進入,就在外面反復端詳?!敝焐賯ジ嬖V記者這么一個故事:一位老者見他捏著筆記簿,滿頭大汗地在門前不斷兜轉,遂向他發出邀請:“快來,讓儂看一樣東西?!?/p>
朱少偉跟著老者進入了底層逼仄的空間,在他的指引下看到了廂房內床邊的東墻鑲嵌著淡灰色石牌,上面鐫刻“一九二——二三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工作部在這里成立”等字樣。
老者釋疑道:“在解放初期,這里曾修復并對內部開放,石牌便是那時所制?!?/p>
回到家里,朱少偉在燈下再次翻閱中共一大代表們的許多回憶資料,腦中突然又閃出一個想法:中共中央駐滬時間這么長,上海除了中共一大后中央局機關舊址、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機關遺址、中共六大后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中央領導機關史跡應不止這些吧?
之后,朱少偉咨詢相關單位、請教專家學者,穿梭于一條條上海的舊弄堂,駐足于一幢幢老房子,進行了認真的實地考察。最終,他不僅摸清了在滬中共中央領導機關史跡,也踏訪了當年中央各個部門舊址或遺址,其中就包括中共中央閱文處舊址。
朱少偉跑完了想找的所有革命舊址和遺址,懷揣著寫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和拍攝的許多照片,對于如何為切實保護、生動展示這些珍貴的紅色資源建言獻策,已頗有底氣。在提案中,他呼吁:“舊址保護不能僅滿足于‘保存’,那樣它就可能逐漸喪失活力,甚至變成‘死建筑’。具有真正意義的保護,應是讓它有機融入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在開發、利用中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存在,繼續綻放光彩?!?/p>
提案提交后,被列為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重點協商辦理的提案。相關部門在提案辦理答復表示:“提案在論述保護、利用好在滬中共中央機關舊址重要性的同時,給出了切實保護、生動展示在滬中共中央機關史跡方面的舉措,我們將積極予以采納?!薄皩⑴c各相關區縣人民政府溝通,探索居民騰遷的可行性,在騰遷之前將積極督促和指導各區縣文物部門做好文物保護修繕和日常管理工作?!?/p>
今日,占據MOHO入口處“C位”的這幢建筑,人氣十足?!凹热徊恍枰A約,那就進去看看吧?!眮碜越K的葉女士和她的女兒對建筑的內里引起了興趣。
記者隨著她們步入了舊址,在游客的點擊下,電子影像講解徐徐展開:疾風勁草——發端與建立,暗夜星火——堅守與發展,烈火真金——忠誠與奉獻,系統展示了中共中央秘書處在上海所開展的工作。
“沒想到逛街還能逛到紅色主題教育基地,說起來,上周支部主題黨日我還提議今年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這不就來了嘛……”記者聽聞身后有游客在交流,此情此景,一如委員所愿:“讓歷史遺跡繼續綻放光彩”。